銀息 (7) 人工智能激發的感謝讚美 作者:勇生
近年創新科技大爆發,改變了整個世界和社會的思想和習慣。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與雲端運算 (Cloud Computing) 的出現,再加上流動能力 (Mobility) 的滲透,令整個人類的創意和力量都結合起來,大大提高了各種各樣不同科技領域的開發和其商業化的機會。新的辭彙如大數據 (Big Data)、區塊鍊 (Blockchain)、可穿戴裝置 (Wearables)、物聯網 (Internet of Things) 等等不斷湧現,但竟然有些是很久以前曾經大熱,而卻未能商業化的科技也藉此機會再度被注視,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便是其中的表表者。
相信大家早年曾看過一些很震撼的電影說及人工智能被開發,一台台超級電腦被製造,然後它們自我學習一切人類的知識,又繼而取代並統治了人類社會,當然最後的結局還是人類英雄擊敗它們並得勝,可是在劇中人工智能卻被塑造成惡魔,所以很多人對人工智能的形象並不怎麼良好,甚至有好些技術人員對它頗為敵視,認為它的發展會帶來危險與災難,小則可能令低技術人員崗位大幅被取代,大則當人極度依賴它時便可能令人類慢慢退化而變成了寄生蟲。最近,人工智能大戰韓國棋聖並勝出,令世人驚覺電腦的智能運算能力已超越了人腦。
銀行業最近的熱門話題是怎樣應用人工智能在各種各項的業務或支援系統中來取代昂貴的人力資源,且作出精準合乎標準的服務和推介,而它的運用更能在銀行家們最頭痛的合規和洗黑錢探測上有出乎意外的效率。可是一眾銀行從業人員卻似乎沒有什麼感覺及反應,仿佛人工智能世代的來臨還是很遠。不過近半年有不少銀行相繼推出新一代的 「Chatbot」 服務,希望可吸引年輕的客戶使用,這一方面當然是奉迎手機即時通訊的習慣。另一方面則是為了計劃怎麼可在將來續步減少那昂貴的呼叫中心人手,並同時令客戶服務在系統自動化下達到一致水平,到最後甚至可連帶令訓練及支援的人手也下降。這樣看來,這種科技的應用已如箭在弦,人工智能替代人手的年代其實並不怎麼遠了。
「Chatbot」 只是人工智能裏面其中一種的應用。客戶透過手機平台用文字信息與系統溝通或提出指令,電腦以文字回覆並同時用其 「自我學習」 (Machine Learning) 的能力來一步一步的改善回答和交談的效果及準確度。了解這種應用的人都明白,它的成功很依賴背後NLP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是否能有效地支援與客戶交談時對客戶問題的了解,從而提高回應的速度和準確性。由於客戶的問題或需要並無一定的模式,更可能是千奇百怪,所以這種服務需要有一段時間不斷自我改進方能達到一個合理水平。香港要應用這科技,實際上比其他地方困難,因為香港人説的是廣東話,寫的是普通話,再加上英文和表情符號 (Emoji),人工智能的分析便十分複雜,但事實上也有簡單創新的方法能解決這個難題。當人工智能發展到了一個較成熟的階段時,要滿足客戶的基本要求是必定能夠達到的,但若要真能像人與人交談中去建立信任和關係的話,其實並沒有什麼捷徑,這種要求也不是單單科技能解決的問題。
由於工作上的需要,自己接觸了不少這方面的解決方案及相關的技術人才,在跟他們閒談時,了解到原來從開始到現今,人類為了開發人工智能,不知花費了多少資源和力量,但也只是能做到一少部份人腦能做到的東西。曾經在科學園的一間研究人工智能的公司中看到他們展示的一個仿真人版的機械人,一整隊十分出色的科學家花了數年時間,並費盡心思才能令這機械人與面對的人自由對答談話,而其仿真的人面也能依據內容去提供「喜、怒、哀、樂」的眼神、面部肌肉和囗形等的變化來配合談話。雖然還遠不能達到自然流暢的地步,也已經使在場的人十分驚訝。那時,自己心中突然泛起了無盡的感恩和嘆服,我們所事奉的創造主實在超級厲害 —『有靈的活人』是何等的設計!人腦在運算能力和數據儲存方面都不能跟超級電腦相比,但人腦能處理的仍遠比人工智能複雜及快速。這樣大家很直接地都會想到那位創造人腦的 上帝,豈不是太厲害了嗎?人類常以「萬物之靈」為傲,所擁有的智慧能力都是其他生物不能相比的,但這是人類自己的功勞或進化而來的嗎?那有什麼可以説的呢?有什麼可誇口的呢? 一切都是恩典!都是白白從 上帝得來的好處。
我們原是微塵,主還賜下如此的恩典,我們能為 祂作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