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不苦

  香港進入第五波疫情,今日新增600多宗確診個案,再創新高。疫情勢如猛虎,香港政府亦堅持「動態清零」政策,經濟、民生大受影響。香港大學經管學院院長蔡洪濱教授不諱言,若嚴格的防疫政策長期持續,香港無法恢復正常的國際通行,會對香港非常不利,尤其影響金融業,因金融人才需要流動性(mobility)。讀者大部分屬金融業,會否對前景感悲觀?虎年更苦?

  除了疫情,香港經歷了兩場社運,對社會造成極大創傷,最明顯的後果是大量港人移民,移民潮衝擊各層面。以基督教界為例,「香港教會更新運動」去年進行了「2021逆境中香港教會跟進研究」,調查發現11.4% 的教會會眾已經移民,另有11.3% 的會眾已有具體時間表準備移民,考慮或不確定是否移民的仍有19.9%,估計香港教會將會流失約三成會眾。這些會眾多是教會的中堅分子,具牧養、事奉和奉獻能力,香港教會面臨嚴峻衝擊,作為信徒,會否對前景感悲觀?虎年更苦?

  環境雖然艱難,但主耶穌基督稱為以馬內利(賽七14、太一23),神必與我們同在,我們不必懼怕驚惶。患病的被留在醫院,與確診者接觸的被隔離,亦有人被圍封困於家中,但我們並不孤單,因神與人同在,經歷神的同在就不覺苦。疫情衝擊經濟,航運業、旅遊業、飲食業等首當其衝,公司倒閉、裁員、失業、財困不絶,但耶和華以勒(創廿二14),神必預備和供應,我們可以放心倚靠祂。神尚且養活不種、不收、不存糧的飛鳥,尚且妝飾不勞動、不紡線、生命短暫的野花,何況祂所看重的我們?經歷神的預備和供應就不覺苦。移民是大工程,要「斷捨離」香港的人與事,又要適應新的環境,不少人感到憂慮、彷徨和不安。但耶和華沙龍(士六24),神賜平安,不是世界所能賜的(約十四27),更是超越人所能了解的平安(腓四7),經歷神所賜的平安就不覺苦。社會動蕩、疫情肆虐、移民潮衝擊,種種負面經歷終會過去。以色列人被勞役了430年,最終神帶領他們離開為奴之地,以色列亡國後,等了2,500多年,神終讓他們復國。耶和華尼西(出十七15),神是我們的旌旗,我們倚靠祂終必得勝。經歷神的帥領我們終必得勝,有這盼望就不覺苦。

  有神同在、與神同行,虎年可以不苦。逆境是危,危中有機,讓我們把握機遇,在虎年中更認識神、更認識自己、更服侍他人、更照亮世界!

 

陳啟興牧師
2022年2月7日

動態清零

        近來接觸到一個新詞語,就是「動態清零」。「動態清零」是香港政府的抗疫方針,大概的意思是,不是要做到零確診,而是那裏出現確診個案,就盡快切斷其傳播,做到及早發現、快速處置、精準管控及有效救治。簡而言之,那裏出現病毒,就盡快撲滅之。「動態清零」這現象越來越常見。由於有跨境貨車司機染疫,與其接觸的司機要檢疫,大大影響了由內地至香港的蔬菜運送。供應減少,除了菜價騰飛外,有些菜檔的蔬菜「動態清零」,霎時已賣清光。有專家建議封城,人心惶惶之下,超市某些貨架「動態清零」,賣光後補貨上架,上架後不久又賣光,可謂那裏出現貨品,就盡快掃清之。疫情持續逾兩年,經濟、民生大受打擊,不少打工仔的銀行戶口「動態清零」,可謂「餐揾餐食餐餐清」,變成「月光一族」。我相信「動態清零」在社會上會流行一段時間。

        作為信徒,「動態清零」這概念應該用於對付罪,我們在那裏犯罪,就要盡快處理之。在這末世,我們不可能不犯罪,但教會幫助信徒對付犯罪的聚會或活動可謂鳳毛麟角。然而,我們不可對犯罪掉以輕心。第一個人類亞當及第二個人類夏娃犯罪(創三1-6),罪就入了世界,禍及全人類。第三個人類該隱殺了弟弟亞伯(創四8),罪延續下去。當人在地上繁衍增多,不但沒有念及創造主的恩情,反「罪大惡極,終日心裏所想的盡都是惡事」(創六5),神以洪水滅世,懲罰了整個世代。所多瑪和蛾摩拉罪惡極其嚴重,結果神以天火焚城,毁滅了那些城和全平原(創十九24-25)。神揀選了以色列人作其子民,與他們立約,但他們屢屢犯罪,以致國破家亡。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宗教改革以降,教會的特徵之一是執行紀律,肢體犯罪是免不了的,但教會要竭力挽回犯罪的肢體。

        面對自己犯罪,「動態清零」是很好的心態。犯罪,我們知道是不能避免的(羅三23),但仍要盡力「動態清零」,在主裏尋求出路,直至見主面之日。當主再來時,罪與死亡的權勢被粉碎,便是絶對清零了。對付罪,「動態清零」是要付代價的,有時代價也很沉重,但不「動態清零」一定要付更沉重的代價。

 

陳啟興牧師
2022年2月14日

世界vs.上帝

上帝創造世界,當世界墮落後,上帝又以無窮的智慧和無比的大愛拯救世界。上帝是世界的恩主,但世界常常與上帝對立,甚至對抗。

世界說:如果您很成功,別人會來服侍您。
上帝說:如果您要成功,您要去服侍別人。

世界說:為今日而活,開拓自己的天地。
上帝說:為永恆而活,活出上帝的召命。

世界說:我愛您,因為您……
上帝說:我愛您,雖然您……

世界說:愛是一種感覺
上帝說:愛是一個決定

世界說:相信自己強烈的感覺
上帝說:聆聽聖靈微小的聲音

世界說:沒有人能知道未來
上帝說:人的未來在我手中

世界說:基督徒是裝扮的好人
上帝說:基督徒是蒙恩的罪人

世界說:不可相信任何人
上帝說:可以永遠信賴我

世界說:您天生如此,您是別無選擇。
上帝說:您可以重生,這是您的選擇。

世界說:行惡無人知
上帝說:我洞察萬事

世界說:得到的不要放手
上帝說:放手的才能得到

世界說:名利權勢最重要
上帝說:平安喜樂更重要

世界說:平安喜樂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上帝說:平安喜樂是追求基督的結果

世界說:一顆微小病毒,搞到翻天覆地。
上帝說:我是偉大真神,賜您平靜安穩。

上帝的價值觀與世界的價值觀背道而馳,因此約翰教導我們:「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東西,若有人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裏面了。」(約壹二15)作主的門徒就是要捨棄世界的價值觀而跟從上帝,代價雖然不菲,卻是值得的,因有豐盛的生命和永生的盼望。

 

陳啟興牧師
2022年2月21日

獻身

台灣有一家台南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Tainan East Gate Barclay Memorial Church),是紀念一位蘇格蘭宣教士巴克禮牧師(Thomas Barclay, 1849-1935)的。巴克禮與好友Dugald Mackichan和John Campell Gibson就讀於格拉斯哥的自由教會神學院(Free Church Divinity College),後來Mackichan去了印度孟買宣教,Gibson則去了中國廣東汕頭宣教,1875年,巴克禮被英國長老會差派到台灣宣教,後世稱他們為「格拉斯哥三傑」。

巴克禮牧師在台灣南部各地傳福音、設立教會,並創辦了台灣第一所高等學府—台南神學院。他又創辦了教會公報,這也是台灣第一份印刷報紙,他並且是第一位將活版印刷機引進台灣的人。巴克禮牧師監督聖經翻譯的工作,分別於1916年和1932年完成了新約和舊約的翻譯。日治期間,他居中調停,使台南百姓免受日軍屠戳。巴克禮牧師為了主的緣故,將人生中最寶貴的六十年獻給了台灣,最後他死在台南,也葬在台南。為了表揚他的貢獻,台南市政府在2004年將十八號公園更名為巴克禮紀念公園(Barclay Memorial Park)。

巴克禮在他十六歲生日那天,立志把自己的生命完全奉獻給主。那天,他簽了一張「獻身契約」,而且在往後的七十年裡,在每年自己生日那天,他都在這張契約上繼續簽上自己的名字,表示對主的忠誠。他44歲時娶了伊利沙伯為妻,此後他與妻子一起簽名,妻子去世後,他繼續獨自簽名,直至1934年的生日,這是他最後一次在「獻身契約」上簽名。

巴克禮牧師離世後,人們從他的遺物中發現這張「獻身契約」,上面寫著:「我以最嚴肅的態度,完全獻在祢面前。我立志與昔日管轄我的脫離關係,並且奉獻自己在祢面前。我的心思意念、身體、財物、時間,就是我所有的一切,都奉獻在祢面前。為了榮耀祢的名,願終身服從祢的命令,願永遠屬於祢,將一生的主權交給祢。主啊!求祢使用我,使我成為服事祢的器皿。」「主權移交」既是信主時一次性的決定,也是成聖路上不斷的立志和實踐。巴克禮牧師持續不斷地獻上自己予主,是委身門徒的上好榜樣。

 

陳啟興牧師
2022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