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
今年發生的幾宗新聞令人看後不寒而慄。今年1月,五歲女童陳瑞臨在家中暈倒,送院後證實不治。警方調查發現,瑞臨受20餘歲的生父及繼母長期虐待,包括以拖鞋摑臉及剪刀刺身、沒有被鋪卧地而睡、經常捱餓,瑞臨死前一天,其生父將她拋高令其頭部撞擊天花板十餘次。驗屍發現瑞臨滿身傷痕,有些傷口亦開始腐爛。當日搶救瑞臨的一位醫護人員在網上發出感言:「我從未試過在施展心外壓的過程中,竟爾眼眶紅了,卻極力忍著不讓眼淚滴在她身上;……對不起,哥哥姐姐們救不了妳。」天下竟有如此殘忍狠心的父母。今年4月,高等法院審理一宗嚴重虐兒案。案發於三年前,當時七歲女童凌潤林被生母嚴重疏忽照顧,包括未被提供足夠食物、生病未被送醫求診,潤林送院時已是「皮包骨」兼滿身爛肉,呼吸一度停頓,幾乎死亡,雖然最終救回一命,但因腦部永久受損而成為植物人,餘生要在醫院度過。潤林的生命在七歲時已停頓,醫生指同類情況的兒童其壽命一般不超過20年。一位有份調查該案的女警想起瑞臨,嘆謂:「究竟死了好些,還是這樣(變成植物人)好些呢?」疏忽照顧兒童罪最重判監十年,法官指十年監禁尚不足反映潤林生母所犯罪行的嚴重性,最後她犯的三項罪共被判囚15年3個月。虎毒尚不吃兒,世間竟有如此殘忍狠心的母親。
上月中父親節當天,一名23歲女子因不堪濕疹折磨而自殺,本已令人唏噓,但她自殺前竟用刀將父母刺斃。警方調查後不排除該對夫婦死前被人落藥,昏迷後遭女兒殺害。該女子曾抱怨父母將濕疹遺傳給她,令她生不如死。濕疹雖然可以令人非常困擾,但並非絶症,因此而自殺已十分惋惜,因此而怪罪父母並將之謀殺實在令人震驚。天下竟有如此殘酷的女兒。上週,一名44歲姨甥女竟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槍擊四名年長的舅父和姨母,造成兩死兩傷,事緣涉及遺產糾紛。據報該女子已籌劃一年,誓要將長輩置諸死地。錢財身外物,竟因財而槍殺親人,世間竟有如此冷血之人。
家,本是提供保護的地方;親人,應是愛您、給您温暖的人。如今父母虐殺兒女,兒女殘害親人,這是什麽世界?家和家人關係是否已變了質?在這個世代作為基督徒,我們要逆水行舟,以聖經真理竭力維護基督化的家庭,以基督的愛注入家庭關係之中。維持基督化的家庭要付出代價,但不維持基督化的家庭要付更大代價。在家庭關係分崩離析之際,讓我們竭力持守信念,深信主恩夠用。
陳啟興牧師
2018年7月3日
關懷貧窮
聯合國於1995年3月在丹麥哥本哈根召開「社會發展問題世界峰會」(The World Summit for Social Development),會中定義貧窮為「缺乏足以確保能維持生活的收入及生產資源;飢餓及營養不良;健康欠佳;有限度或無從接受教育及未能獲得其它基本服務;發病率及疾病死亡率上升;無處棲身及居住環境欠佳;不安全環境;社會歧視與排斥」,會中各國領袖承諾致力消除貧窮。五年後,於2000年6月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社會發展問題世界峰會之後」會議(The World Summit for Social Development and Beyond),會中提到全球有12億人生活於極惡劣的環境;6-7億兒童每天只有少於1美元的生活費;接近10億人是文盲;超過1.1億適齡兒童未能就學;約13億人缺乏安全食水;超過26億人缺乏合宜的公共衛生設施。貧窮問題是改善了還是惡化了?今天每日有三萬名兒童死於飢餓或疾病(易於預防的疾病,easily preventable diseases),人數等於40架最巨型的空中巴士墜毁並乘客全體罹難。若今天發生40架空中巴士同日墜機,肯定成為國際頭條新聞,但其實每天都有數以萬計的兒童因貧窮問題而沒沒無聞地死亡。香港的情況又如何?按政府去年底公佈,貧窮人口有130多萬,並有上升趨勢,政府的扶貧政策似乎越扶越貧。作為基督徒,我們應如何回應?
美國神學家及社會行動分子施德(Ronald Sider)分享其經歷。約廿多年前,施德到印度班加拉市附近探望一貧窮家庭,屋子極小,以茅草作頂,屋內沒有水管。施德環視屋內,看出家境似乎已有改善。原來該家庭向一基督教小額貸款機構借了219美元,買了一輛單車和一套音響,為鄰近村莊舉行婚禮或慶典時提供音響服務,賺取微薄利潤。他們還清首次借貸後,又貸款購入第二套音響,現在他們共有三套音響,有時還需僱人幫忙提供音響服務。這三次貸款明顯改善了他們的生活。不少基督教差會以這種方式扶貧,向貧窮人分享耶穌基督的愛和福音。早期教會凡物公用,「他們當中沒有一個缺乏的,因為凡有田產房屋的都賣了,把所賣的錢拿來,放在使徒腳前,照每人所需要的,分給每人。」(徒四34-35)這並非鼓吹共產主義,乃是鼓勵捨己和分享。
後晚銀行團契關懷旺角區的無家者及清潔工友,我們盼望藉送出一杯涼水,將基督的愛與別人分享。若您不能參加,請為我們代禱;若您已報名參加,更懇請您好好禱告,預備自己成為合用的器皿,藉這微小的服侍榮神、益人、立己。
陳啟興牧師
2018年7月9日
世界盃的聯想
為期約一個月牽動無數球迷的世界盃終於曲終人散。昨晚進行決賽,銀行團契第三次直播賽事「以波會友」,雖然人不算多,但大家都享受了一場精彩刺激的決賽。其實昨日我要上午崇拜、下午事奉,晚上亦有朋友來我家晚飯直落看球賽,我先在家預備飲料,打點好一切,晚飯後十時許回到銀行團契會址,有弟兄已預備好零食汽水等待決賽開始。球賽結束後,幸好有團友仗義送我回家,很快回到家中,家中客人仍在觀看頒獎禮。直至送走所有客人、督促兒子們洗澡就寢之後,已是凌晨二時許。我帶著十分疲乏的身驅沐浴之後倒頭便睡。根據近年經驗,我已無復當年之勇,一般要過兩三天才能完全「復原」,捱夜看一場球賽的代價不可謂不大。
然而,據我所知不少弟兄姊妹(尤以弟兄居多)近一個月有時可連續幾晚看球賽,翌日還要上班,他們捱得更厲害,付上的代價更大,但他們甘之如飴,沒有作難,毫不勉強。這令我聯想到,我們是否願意在屬靈操練上這樣付出代價呢?若我們能連續幾晚凌晨看球賽(看一場球賽至少需約兩小時),我們能否連續幾天,每天花至少半小時靈修和禱告呢?若我們能預備好零食汽水看球賽,我們能否預備好查經呢?若我們能付上這麼大的代價看球賽,甚至影響我們的工作,我們又能否付上同樣的代價在職場中傳福音呢?作為球迷,肯定有看球賽的熱情;作為信徒,我們有沒有刻苦操練、追隨基督的熱情呢?
世界盃是四年一度,今天的激情四年之後一定已煙消雲散,甚至可能四個月之後在我們的生活中已不留痕跡。但屬靈的操練卻有永恆的意義和價值,對己對人也有長遠的益處。若我們能將對世界盃(或世界上其它事物)的激情轉化為對屬靈操練、追隨基督的激情,我相信這是神所悅納,也是每一位基督徒應盡之義。願意我們有遠大的目光,為永恆常作準備。
陳啟興牧師
2018年7月16日
正常不等於正確
俗語有云:「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一般的理解是人若不為自己的利益謀算,就為天地所不容。承傳下來,今天已成為華人世界正常的價值觀,每人都在為自己的利益打算。幾年前,由一天主教修女創辦的女童院「關愛之家」(Home Care for Girls)計劃由旺角遷入美孚新邨某座,已購入單位作家舍之用,準備裝修之際,該座居民群起反對,掛起橫額抗議,築起「人牆」阻止裝修工人進入工作。記者訪問該座居民,全部均强烈反對「關愛之家」遷入,原因包括「多了閒雜人等出入、破壞寧靜居住環境、引致樓價下跌」等等。「關愛之家」為免女童將來遭人白眼,只能另覓新址搬遷,卻要應付龐大的額外印花稅。14名女童後來在一天主教修會的宿舍暫住兩年,之後才搬遷至現今位於青衣的宿舍。美孚居民(至少該座的居民)秉承「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精神,為一己的利益而發聲對抗,是正常不過的事。但正常不等於正確,至少從基督信仰而言,我們應學習耶穌基督捨己為人的心腸,「利他者」(for others)的心懷與「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心態背道而馳。因此,我將之改為「人只為己,天主定滅」來警愓自己。
另一句令人朽壞的老生常談是「錢不是萬能,但無錢就萬萬不能」。第一句無論信徒或非信徒都無人持異議,但很多信徒連第二句也深信不疑。「無錢就萬萬不能」是正常的想法,但並非信徒正確的價值觀。作為信徒,不能服侍兩個主,不能又服侍神,又服侍金錢,豈不知貪財是萬惡之根?人生無錢還可以,無神就萬萬不能,因離開了神,就是放棄了今生來世的福樂。「無錢就萬萬不能」這觀念雖正常卻不正確,我想主要是安全感作祟罷了。
正常不等於正確。文化使然,不少扭曲了的價值觀變成「智慧」的老生常談。若從真理角度審視,這些「正常」的思想心態有損無益。讓我們常常戴上真理的「眼鏡」,透過真理檢視人生,使我們穩行在正確的路上。
陳啟興牧師
2018年7月23日
半杯水
「桌上有個玻璃杯,杯裏盛了半杯水。我凝望着杯的上半部份,發覺已沒有了半杯水,感到十分憂慮。當我的焦點置於已失去的事物,如失業、失戀、失去財富、失去健康等等;又或若我只定睛於我所沒有的事物,如家財萬貫、名成利就、權頃公司等等,我只會長嗟短嘆、沮喪憂慮。我不需要的事物不必強求,已失去的事物有時可以尋回,若不能重尋就要以平常心接受現實。定睛於虛空的人的人生是很虛空的。
我的目光往下移,看到實實在在的還有半杯水。我為所擁有的事物感恩,幸福非必然。每天起床,發現自己仍有生命氣息,感恩;發現自己仍可看書閱報、聽歌談話,感恩;發現自己仍有能力工作,仍可服侍別人和貢獻社會,感恩;發現自己仍有家人、朋友、教友、同事,彼此仍可噓寒問暖,感恩。可感恩的事實在太多了,心中感到無比的平安喜樂。」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教訓。我延續下去:「然而,當我想到這一切有一天都會離我而去,不禁心中一沉。始終有一天我會失去生命,失去看嗅聽講的能力;我會失去工作和事奉的能力;我的家人、朋友、教友、同事會離我而去或我會離他們而去;我所擁有的留不住、帶不走,這一切始終不能長存。
於是我抬頭望天,仰望天上的主耶穌基督。祂是賜水者,祂所賜的水沒有了,祂會賜更好的。『你是我的主,我的福氣惟獨從你而來。』(詩十六2),『各樣美善的恩澤和各樣完美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從眾光之父那裏降下來的。』(雅一17)」我深信,人生若聚焦於半個空杯,只會沮喪憂慮;若聚焦於半杯水,會心存感恩,但這感恩之情不能持久;若聚焦於賜水者,則可享永恆的福樂。
陳啟興牧師
2018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