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情

「父子」是儒家五倫之一,「父子」當然統攝「父女」、「母子」、「母女」等關係。以父母與子女的關係為題材的電影,中外比比皆是。在香港,我印象較深的包括:1981年上映的《父子情》,由方育平執導、石磊和鄭裕柯等主演,該片奪得首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電影和最佳導演;2007年上映的《父子》,由譚家明執導、郭富城和吳景滔主演,該片橫掃第廿六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五個獎項;還有80年代末由葉德嫻和劉德華飾演母子的《法外情》系列,我間中在電視觀看這幾齣電影的重播,劇中的母子情實在也賺人熱淚。在國外,由旅美華裔導演王穎執導的 The Joy Luck Club(《喜福會》)於1993年公映,該片描述四對母女的故事,僑居美國的母親與美藉華裔的女兒在中美文化衝擊下的故事,也頗細緻感人。

自古以來,父母愛子女之心構成了無數令人動容的感人故事,這種愛濃到化不開,有時甚至難以筆墨形容。即使在今天的香港,不少父母被冠以「怪獸家長」、「直升機家長」之銜,他們教養子女的方法雖然不一定被認同,但我相信他們對子女的愛是一致的。難怪一名五歲女童被生父和繼母虐殺,引起人神共憤,上月該對父母被判囚終生。

身為兩子之父,我有時在想,我對兩子之愛與天父對我之愛,孰高孰低?實在是天壤之別。在我眼中,兩子在青春期有時反叛,仍是可愛的孩子,我自然對他們寵愛有加。但我在神的眼中本是不虔不義、惹祂憤怒(羅一18)的愚昧人,祂卻捨身救贖我,「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五8)父母對子女的愛已是難以盡明,神對人的愛更是超乎想像。對於神的大愛,我想最佳的回應是「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太廿二37),什麼是愛神?耶穌說:「你們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約十四15),全然降服於神、遵守祂的真理就是愛神的表現了。

 

陳啟興牧師
2021年5月3日

慈母

母親是家庭中舉足輕重的角色,相夫教子,打理家務,既出得廳堂,又入得廚房。母親一般善於烹調,以廚藝服侍家人,以下是母親的廚藝十式:

1. 炒大鑊時,可用八角、豆角,但切忌用「口角」再火上加油去「吵」,否則必會炒燶。

2. 煲湯時切勿落「腰心」和「腰肺」,否則味道會變得苦澀,長此下去丈夫不再想飲家中的湯,可能在外飲「阿二靚湯」。

3. 任何烹調,宜用溫度適中的「溫油」,切忌醋味太濃。特別在潮濕煩悶的日子,以「溫油」煮食,有助下火及消除「露氣」。

4. 要煮得出色,就要懂得兩個調較味道的方法︰「不計較」和「不比較」。若一味「計較」和「比較」,吃出來多是苦澀味。

5. 午餐勿吃「日鵝」,晚餐勿吃「夜鵝」,否則日哦夜哦,再吃龍肉也乏味。要學懂在適當時候戒口。

6. 家中有小孩的,要多飲奶,尤其是純淨的「靈奶」,是生命成長的必需品。缺乏「靈奶」,小孩不會長成大人的身量。

7. 夫妻或情侶宜多吃含豐富「坦白質」的食物,有益身心。其實家中各人都需要「坦白質」,缺乏「坦白質」的徵狀是不想郁動,距離只會越來越遠。

8. 家中長者需要進補,但要小心選擇補品,宜多用「孝蔘」和「關蔘」長年累月烹調服用。只注重一時或間中進補,效用不彰。

9. 飯後甜品,除了紅豆蓉、芝麻蓉之外,更可用「包容」作餡料,絕對是潤而不膩的上佳甜品。

10. 除甜品外,多吃生果十分重要。「聖靈九果」是至佳選擇,要剝皮吃,外表門面是無用的,要吃內裏精華。多吃這九果,精神爽利,與家人相處都精伶一點。

最大的福氣,莫過於在每餐飯後懂得欣賞一場由心血和汗水編織的舞蹈,並衷心和感恩地送上熱烈的掌聲,這舞蹈名叫「慈舞」。昨天是母親節,補祝各位慈母,母親節快樂!

 

陳啟興牧師
2021年5月10日

人的軟弱,神的大能

金融團契創立40年以來,今年是首次有神學生來實習。曾在銀行界工作多年、現就讀於香港浸信會神學院的黃兆基弟兄來實習,令我們感恩不已。看到兆基弟兄,勾起了自己讀神學的深刻經歷。

我在三年讀神學的生涯中,可謂困難重重。我就讀於中國神學研究院,入學前幾個月,大兒子出世,以新手爸爸的身份讀書;一年班的時候,外父因癌症過身;二年班開學時,小兒子出世;三年班上學期,摯愛的母親突然在家中暈倒離世,在繼後的半年,太太說我有抑鬱的徵狀。因為兩名兒子的緣故,我在那三年搬了兩次家。至於讀書,同樣艱難。我理科出身,語文一向較弱,要學習兩種完全陌生的希伯來文和希臘文,由「ABC」讀起,比死更難受;再者我不懂中文和英文打字,差不多我所有的功課都要由太太代勞打字;學院只要求一次教會實習就夠了,但因為母會主任牧師叫我回母會實習,我有兩次教會實習。在那幾年,生了兩個兒子,死了兩位至親,搬了兩次家,學習兩種新的語文,兩次教會實習,中英文兩種打字都不懂,如果神一早讓我知道會發生這樣的事,我想我不會讀神學,實在是太困難了,沒辦法應付。

神實在奇妙,祂明知我軟弱害怕,所以不用讓我知道前路的艱辛,只叫我憑信心跟著祂一步一步地走,最終祂會完成祂在我生命中的旨意。我深深體會神的心意,「我的恩典是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林後十二9)這次讀神學的經歷,操練了我對神的信心,使我在靈命上也有所長進。雅各說:「你們遭受各種試煉時,都要認為是大喜樂,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考驗,就生忍耐。但要讓忍耐發揮完全的功用,使你們能又完全又完整,一無所缺。」(雅一2-4)。面對困難和逆境,信耶穌和不信耶穌有很大分別,有信心和沒有信心也有很大分別。

 

陳啟興牧師
2021年5月17日

義無反顧跟從主

有一次,有一個人對耶穌說:「主啊,我要跟從你,但容許我先去辭別我家裏的人。」(路九61)這人稱呼耶穌為主,主動要跟從耶穌,十分好,但他想先辭別家人。「但」字表達了什麼?表達了有限度的委身,意思是:主耶穌,我會跟從你,但有個條件。這個條件是先辭別家人,是合情合理的,是好的。但基督徒不應只在好與壞之間選擇,更應在好與更好之間選擇,辭別家人是好的,但跟從耶穌是更好。

這人的問題是不能義無反顧地跟從耶穌,他心有所繫,他又想跟從耶穌,又心掛另一些事情。耶穌提醒他:「手扶著犁向後看的人,不配進神的國。」(路九62)「看」字的詞態表達「不住地看」,不住地向後看,一定犁不出理想的田地,因為在巴勒斯坦地,很多土地佈滿大小碎石,要看著前面來犂地才能犂出一塊適合種植的田地。如果我們跟從耶穌時是心懷二意,是不配進神的國。「不配」解「不適合」、「沒有用」,是很強烈的字眼。不是義無反顧、一心跟從耶穌的人,神的國不適合他,在那裏他是沒有用的。

在海外基督使團的前總主任 John Oswald Sanders(孫德生)所著的 Spiritual Discipleship: Principles of Following Christ for Every Believer 一書中,記載了以下一件真人真事:兩名極有恩賜的青年完成了第一期宣教訓練,表現出色,隨後離開工場休假去了。孫德生的團隊對他們寄以厚望,但一名同工對孫德生說:「我想我們不會再見到他們了!」孫德生大表反對,因他看不出任何跡象他們會一去不返。那同工說:「他們從不把行李取出!」(They never unpacked)。那同工觀人於微,察覺到那兩名青年的心其實從來沒有離開過自己的家。結果,他們真的沒有再返回工場。

跟從或服事主是需要義無反顧、專一的委身。這樣委身並不代表不理會家庭、工作、娛樂等等的需要,而是從信仰的角度、從神的旨意出發去詮釋和處理各種需要。「心」永遠在神那裏,心裏沒有神或心有所繫的人,他在天國裏也無一席位。耶穌說:「手扶著犁向後看的人,不配進神的國。」,對世務纏身的香港信徒而言,實是當頭棒喝。

 

陳啟興牧師
2021年5月24日

變相的咒詛

某週末,有一場球賽在深夜舉行,很想看,但翌日要在崇拜中證道。有點掙扎,但想到看球賽是正當娛樂,看完後仍有時間睡覺休息,於是照看可也。翌晨,往教會證道,連講兩堂,完全沒有影響,會眾反應正面,心中不禁沾沾自喜。下週末,又有一場球賽在深夜舉行,翌日又要在崇拜中證道,有了上週經驗,這次無甚掙扎,照看可也。翌晨,往教會證道,發覺聲音有點沙啞,精神明顯不足。我事後反省,第一次的良好經歷反成了絆腳石。

有些弟兄姊妹認為,良好的經歷或際遇必然值得感恩,必然是神的賜福。升職本是值得慶賀之事,但若升職後忙了,返教會少了,靈修、祈禱、查經的質素下降了,這是神的祝福還是魔鬼的誘惑也未可知。結婚更是可喜可賀的人生大事,但若信徒與未信者結婚,明顯違背了聖經真理,這到底是祝福還是咒詛?財富與權力增多,不斷感恩,但若因而偏離了信仰,這些財富和權力是神的賜福還是撒但的試探?若良好經歷和際遇就一定是神的祝福,耶穌和保羅就是神所咒詛的人了。在這「已然未然」的世代,神容許撒但在地上垂死掙扎,撒但仍大有能力迷惑我們,為我們「開路」,讓我們跌入陷阱之中。所以,耶穌教導我們要這樣禱告:「不叫我們陷入試探,救我們脫離那惡者(撒但)。」(太六13)撒但的誘惑不容忽視,要靠着主的真理和能力去面對。

我們應如何看這些在人眼中良好的經歷或際遇呢?最好還是放下人的眼光,從神的角度出發,聖經真理如何評價這些經歷?神在這些際遇中對我有何旨意?神是啟示的神,祂很願意讓我們知道祂的旨意。耶穌說:「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找到;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太七7)我們只要存謙卑、開放和順服的心,不難明白神對我們的旨意。神的旨意成為詮釋這些經歷的關鍵,成為開啟這些際遇的真正涵義的鑰匙,明白了,就不會容易墮入撒但的網羅,也知道如何繼續前行。神賜予的才是真正的祝福,撒但所給的「祝福」,其實是變相的咒詛,必成為人生的絆腳石。

 

陳啟興牧師
2021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