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

聖經是一本很奇妙的書,由66卷書組成,合30多位作者之力,歷時千多年才寫成。奇妙之處是,聖經所載的信息非常一致,將神的救贖計劃彰顯於世,這救贖大功成就於十字架上的耶穌。為何聖經洋洋百萬字,其信息會貫徹如一?因為全部聖經都是作者受神的靈所感動(inspired)而寫成的(提後三16),聖經的信息是出於獨一的神,故能前後一致。

舊約聖經主要以希伯來文寫成,新約則以希臘文寫成,經一代又一代的文士嚴謹的抄錄而流傳後世。在聖靈的引導下,教會領袖約於公元一世紀末左右定下舊約正典,約於四世紀末左右定下新約正典。聖經本來由一大堆文字組合而成,十三世紀英國大主教Stephen Langton首先將聖經分章,至1551年,聖經的分節亦全部完成。聖經有眾多抄本,經學者嚴謹鑑別之後,現在通行的舊約原文聖經是由聯合聖經公會和德國聖經公會聯合出版的《斯圖加特希伯來文聖經》(Biblia Hebraica Stuttgartensia,簡稱BHS);新約原文聖經亦是由上述兩聖經公會合作出版的《內斯尼和亞蘭希臘文新約》(Nestle-Aland,簡稱NA),NA是源自內斯尼(Eberhard Nestle)和亞蘭(Kurt Aland)兩位德國聖經學者的研究。

根據1978年發表的<芝加哥聖經無誤宣言>(Chicago Statement on Biblical Inerrancy),聖經的原稿(autograph)是絕對無謬誤的,經千百年來的抄傳和翻譯(抄寫聖經是非常嚴謹的工作,翻譯聖經一般也是一群聖經學者嘔心瀝血之舉),今天我們所閱讀的聖經難免與原稿略有差異,但可讀性仍然極高,我們相信神的救贖信息仍始終如一地顯明在今天我們所讀的聖經之中。

聖經是古往今來最暢銷的書,它實在很奇妙,因為它會改變生命、逆轉人生,凡認真研讀聖經的人,一定會發現聖經不單是知識,更是智慧,指教我們如何得救,預備我們如何行善,使我們活得更豐盛和有意義。誠然,聖經是我們腳前的燈和路上的光(詩一一九105)。

 

陳啟興牧師
2020年11月2日

屬靈生日

今天是我的屬靈生日,感謝讚美主!三十多年前的一個晚上,在一個佈道會中,我作了一個影響一生的決定:決志信主。走了逾三分之一個世紀,心中既感恩亦感慨。感恩者,這位天地之主揀選我,讓我相信和跟隨祂,又叫我成長,帶領我走全職事奉之路。感慨者,原來轉瞬間已信主多年,靈命雖有寸進,但深感「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越來越發覺自己所知有限,希臘哲人蘇格拉底(Socrates)說得好:「除了自己的無知,我甚麼都不知道。」(I know nothing except the fact of my ignorance)

回想當年信主,我是基於「福音橋」的信息而決志,我當時相信第一、我是一個罪人,罪的代價就是死;第二、耶穌基督為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為我付了罪債,且第三天復活,勝過死亡,祂是我的救主,除祂以外,別無得救之途;第三、神是我生命的主宰,相信祂就成為祂的兒女,有豐盛的生命和永生,且要一生跟從祂。其實,在決志的時候,我對甚麼因信稱義,甚麼道成肉身,甚麼三位一體的概念可謂一無所知,而且當時是個又爛賭又抽煙的邊緣青年,但「信耶穌」就是這樣奇妙,不是靠知識,不是靠行為,不是靠經歷,而是單憑信心。後來我才明白,「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而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弗二8-9),救恩是何等奇妙和偉大。

「信耶穌」可以說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因為您只要憑信心踏出一步,就可以得著豐盛的生命和永生;但也可以說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這信心的跳躍代表著生命主權的移交,由自我中心轉為以神為中心。若您仍未信主,盼望您能踏出這信心的一步,因為這肯定是人生最美好的決定。於我看來,屬靈生日遠較肉身生日重要,若在肉身生日要大肆慶祝,在屬靈生日更要歡呼、感恩、讚美主!

 

陳啟興牧師
2020年11月9日

「心 • 道 • 行」禁食退修會

上週六銀行團契和細胞小組一行50多位弟兄姊妹參加「心 • 道 • 行」禁食退修會。當日不曬不雨,營地也多休憩地方,感謝主賜下合適的天氣和地方。有些肢體恐怕捱不住禁食一餐,事前多番查詢,事後證實,神的恩典夠用,絶大部份弟兄姊妹都能清心和專注地聆聽、交流和默想。在營會結束前的分享會,弟兄姊妹都表示有所得著,有些更計劃了如何實踐,感謝主。

上午,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樂恩福音堂代堂主任林天行牧師以「道與人同在」為題分享。林牧師以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的女角王語嫣為引子,王語嫣熟讀武學典籍,乃罕見的武學理論家,唯她不喜亦不諳武功。我們是否只是聖經的理論家?我們是否喜愛和渴慕實踐真理?林牧師解釋徒八26-40,提醒我們聖經是指向神,聖經是耶穌基督的見證。研讀聖經是為了認識神,愛慕神的必愛慕其話語。林牧師又提醒我們群體研經的重要性,不是貶抑個人讀經,其實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最後,林牧師教導我們查考聖經中記敍文的心態和技巧,以耶穌治好睚魯的女兒和患血漏病的女人為範例(可五21-43),令與會者獲益良多。

下午,漢語聖經協會總幹事郭罕利博士分享「帶來生命的聖言 — 從《詩篇》第一篇說起」。詩篇第一篇指出有兩種人(惡人和義人)、兩條路(被風吹散的糠粃和按時候結果子的樹)和兩個終局(滅亡和站立得住),我們必須作出抉擇,這是擁有喜樂滿足的生命的關鍵。郭博士鼓勵我們,要選擇植根於活水聖言,以致我們能邁向更美的終局。最後,郭博士又教導我們讀經的態度、方法、內容和焦點,她同樣指出,聖經是指向神,讀經是為了認識神,和祂建立更親密的關係。經郭博士的演繹,我相信弟兄姊妹對於詩篇第一篇有更深入透徹的理解。

短短數小時的退修,我相信不少弟兄姊妹都嫌不足夠。神藉這次退修會餵養和提醒我們,就像口渴時抱着滅火喉喝水一樣,雖喝足了水,但仍有很多漏走了。鼓勵您,繼續作個人或小組退修,深化所領受的,踐行所學習的,讓我們的心與真道同行。

 

陳啟興牧師
2020年11月16日

神學教育

感謝主,讓我當年在中國神學研究院(「中神」)接受神學教育和裝備。我初入中神時,有一位神學科的老師告訴我們一班初入學的學生,學習神學知識,就好像一個口渴的人,用救火喉對住嘴巴灌水,雖然可以喝到水,解了渴,但大部份的水都會流失了。神學知識浩瀚,因為我們所信的神是至大的神、無限的主,我們對祂的認識只能囿限於祂對人的啟示。人所應該知道關於神的,祂已啟示了我們(羅一19-20);人所不需知道的,我相信祂並沒有啟示我們。我們要做的,就是要竭盡所能去認識和實踐神對人的啟示。

回說初入中神,首次踏足學院的圖書館,驚見數萬冊神學書籍,實踐科、聖經科、教會歷史科、輔導科、神學科(有一師兄將中神的科目歸納為「實經歷輔神」各科,意謂讀中神,實經歷父神之恩典也!)的巨著林林總總,心中不禁發毛,如何能夠閱讀這麼多的書籍?讀神學真的如此艱巨?我看到巴特(Karl Barth,上世紀著名的瑞士神學家)的十三冊《教會教義》(Church Dogmatics),放在書架上已佔數呎之濶的位置。後來有機會閱讀《教會教義》,覺得又難讀又艱深。我感謝巴特,他是其中一位影響我,使我決定不走系統神學路線的人。

在讀中神期間,我發現自己對聖經科最有興趣,我相信這是由於神給我追求聖經真理的熱忱(passion)。對我來說,聖經原文同樣艱深,尤其是希伯來文,但我卻有動力和熱誠不斷學習。我的體會是,無論是實踐科(如宣教、佈道等)、神學科(涉及教義、理念等)或其它範疇都必須有聖經真理作為基礎,否則就容易走偏差了。我感謝神,祂一直帶領及幫助我在真道上成長。後來成為牧者,我事奉的重點也是在神的話語上的服侍,「以道為本,以道鑄人」成為我事奉的核心。弟兄姊妹,讓我們找出神給自己的熱忱,按步就班、鍥而不捨地裝備自己成為一位合神使用的工人,齊建天國大業。

 

陳啟興牧師
2020年11月23日

拖著走

我有跑步的習慣。記得有一次,我如常到住所附近的公園跑步,公園中有一條緩跑徑,設有距離指標,方便跑步者計算路程和速度,我打算跑十公里。剛起跑不久,我見有一位中年男士亦在跑步,他頭髮比我稀少,估計其年紀應該比我大。那位男士跑得比我稍快,我一時好勝心起,加快腳步,保持領先他二、三百米的距離。跑到不及四公里,我已覺氣喘,不得不放緩步伐,回落至自己一貫的跑速。跑到第八公里,那位男士終於越過了我。跑完八公里,我已氣喘如牛,被迫要放棄餘下兩公里。

在步行回家的途中,我不斷思想我是否一個好勝的人。其實那位男士只比我跑快一點點,我是否連「一點點」也「輸唔起」?事實上,我不是和他賽跑,為何要快過他?在整個跑步的過程中,我是被人拖著鼻子走,我不按自己應有的跑速,卻勉強提升跑速去與人爭競,結果連應該要完成的途程也跑不完。被人拖著走,隨時連應該要做好的事情也做不到!兒子們的學業固然重要,我有否被他們的成績拖著我走?在教會和機構事奉,我有否被不純正的事奉動機拖著我走?與人相處,我有否被不屬靈的品格拖著我走?有否被別人對我的看法拖著走?

回到家中,我第一時間與太太分享我的想法,並問她我是否一個好勝之人。幸好經她的分析和開導之後,她肯定我並非爭強好勝之人。事後回想,人生真的很容易被各式各樣的人和事拖著走,大至自我中心的人生目標,小至別人一句無心的批評,都可能牽動自己的情緒和反應。我相信人生只應該被主和祂的話語帶著走,「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詩一一九105),其餘的人和事,不是置之不理,而是在主及其真理的光照之下去回應,這樣就是蒙福的豐盛人生了。

 

陳啟興牧師
2020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