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拜中聽道

我所參與的教會昨天恢復實體崇拜,我常常覺得,我們能夠恆常參與崇拜,實在是神的恩典,也是我們的福氣。我們每週分別出一段時間,專心去敬拜這位創造和救贖我們的神,培養對神的敬畏之心、愛慕之情,也藉着聽道去讓神的話語挑戰和更新我們的生命。然而,單純聽道、學習真理,並不是一個整全的敬拜,在敬拜中我們要回應,藉詩歌讚美、金錢奉獻、記念肢體的需要、心意更新變化並領受差遣來回應神的恩典。有時我看見弟兄姊妹在講道完畢時紛紛離場,他們似乎只為聽道而來,為他們失卻參與一個整全的崇拜,心裡不禁一聲嘆息。

雖然講道、聽道並非崇拜的全部,但「道」肯定是崇拜的核心,講道是崇拜中不應缺乏的一環。宗教改革時,加爾文(John Calvin)提出教會的標記(marks of the church)之一也是聖道的宣講。好好去準備在崇拜中聽道其實是每一位崇拜者的責任,我們應如何去準備?

有一位牧者建議信徒這樣預備自己在主日崇拜中聽道:第一、預備身體。在週六晚應早點就寢,主日早上不要安排很多事務要處理,以致自己疲憊不堪;帶着飽滿的精神聽道是重要的;第二、預備心靈。早一點到達教會(或早一點上網),崇拜前除關掉響鬧裝置之外,其實更重要的是祈禱,求主賜下開放的耳朵和受教的心靈,專心等候神的話語;在崇拜開始前亦可以先看看講道的經文和大綱,默想一下;第三、培養良好的聽道習慣。我們不要帶著先入為主的觀念去聽道,尤其聽一些我們比較熟悉的經文的講道;我們要注重講道的中心信息,不要只記得例子或細節;最好能寫下一些領受,崇拜後有機會可與弟兄姊妹討論一下講道的信息。我很欣賞這位牧者對聽道那種認真的心態,願意我們努力實踐,成為合神心意的聽道者和敬拜者。

 

陳啟興牧師
2020年7月6日

貪財是萬惡之根

戰國時代,秦惠文王一直想併吞蜀國,無奈蜀地山勢陡峭、澗深水急,因道路難行而不敢出兵,故後世李白也道:「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惠文王有一臣子獻一計策,惠文王決定一試。惠文王派人放了五個大石牛在秦蜀邊境附近,在牛尾下面放了一些金塊,同時四處宣揚這些石牛會疴金塊。秦國宣稱願意把這些石牛送給蜀國,蜀王大為心動,馬上興師動眾,派了許多人挖山填溝,修了一條通往蜀國的道路,預備把這些石牛拖回去。當蜀國人費了好幾個月的時間,總算把石牛拖了回去,那曉得秦國大軍也隨後殺入蜀地,一舉滅了蜀國。蜀王因貪財而亡國。

《福布斯》專欄作家 Kerry Dolan 發現,不少富豪的下場悲慘,國美電器前主席黃光裕,2005 年是中國首富,因賄賂及挪用公款被判有期徒刑 14 年,上月剛假釋出獄。大連實德創辦人徐明,2005 年在中國富豪榜排名第八,後來牽涉在薄熙來一案中,被捕入獄,2015 年底病逝獄中。香港的陳振聰坐擁 20 多億身家,卻貪圖華懋集團已故主席龔如心的千億遺產,最後鋃鐺入獄。貪財確是萬惡之根。

錢非萬能,錢做到很多事情,但錢做不到更多事情,錢買不到胃口、酣睡、安全、智慧、喜樂和平安,錢也一定買不到救恩。但為何世上這麼多人甘願為錢賣命?保羅說:「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因貪戀錢財而背離信仰,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前六10)昔日,猶大因三十塊銀錢而出賣了主(太廿六15);今日,我們會否重金錢而輕上帝,以致我們離棄主和祂的真道,成為現代版的「猶大」呢?在香港這個金錢掛帥的社會,我們容易被錢財迷惑,以為有錢就萬事足。耶穌說:「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在那裡。」(太六21)我們不能服侍兩個主,不要將安全感繫於金錢之上,反而要讓主耶穌成為我們的至寶,以致我們可以全心倚靠和跟從祂。

 

陳啟興牧師
2020年7月13日

我們要休息

新冠病毒引致疫情大爆發,香港確診個案飊升,全球感染人數上千萬。疫情似乎「高處未見高」,何時見頂?天曉得,天父曉得。主宰世界、掌控疫情的那位是神,世界並沒有失控,一切按神的「大藍圖」進行。我們只管信靠神而活在當下,活在與疫症共存的當下,做好自己的本份,保護他人、自己和環境盡量免受感染或污染。

醫護專家多次提醒市民盡量減少外出,避免往多人聚集的地方,這是最佳保持有效社交距離的方法。留在家中,自然接觸不到陌生人,大大減低病毒傳播的機會。留在家中可以做什麼?可以工作,可以娛樂,也可以休息睡覺。最近收到一個訊息:「今次會係你人生第一次留係屋企瞓覺就可以拯救世界」,這段幽默的訊息賦予休息睡覺極大的正面意義。休息,讓我們恢復心力,可以繼續拼搏;休息,更讓我們停下來,重新審視我們的人生。藉着休息,我們可以回望過去,欣賞神在我們生命中所留下的痕跡,數算主恩;藉着休息,我們可以計劃將來,尋問神在未來的帶領,靠主前行;藉着休息,我們更懂得如何靠主活在當下。在世務纏身的忙碌生活中,我們需要休息,停一停纏累我們的事情,看一看神在這世界的作為,想一想神呼召我們如何活在當下。神說:「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詩四十六10上)我們休息的主要目的,是要知道祂是神,祂就是主宰世界和引領我們人生的神。神又說:「我必在列國中受尊崇,在全地也受尊崇。」(詩四十六10下)我們知道祂是神,我們的回應就是要竭力讓祂在全地受尊崇,因為祂配得尊崇。

若疫情繼續爆發,估計政府會實施更嚴厲的「隔離政策」,屆時市民會有更多在家休息的時間。我們要預備好,把握機遇,在休息中知道祂是神。剛安息主懷的神學家巴刻(J. I. Packer)在其名著 Knowing God 中說:「當你在疑惑中,什麼都不要作,只要繼續等候神。當需要行動,亮光自會來。」在休息等候中真的會知道祂就是神。

 

陳啟興牧師
2020年7月20日

主再來

「主再來」是新約聖經其中一個重要的主題。根據孫寶玲和黃錫木所著的《耶穌生平與福音書要領》一書,福音書記載了47個比喻,其中關於「主再來」的比喻有八個,是第二多,僅次於關於天國的比喻。馬太福音第廿四章提及末世及人子的再來,在廿四43至廿五46一口氣記載了五個關於「主再來」的比喻:盜賊入屋、忠心的僕人和惡僕、十童女、遠行家主分家業、綿羊和山羊,提醒我們要謹慎警醒,預備好迎接主的再來。

「主再來」也是保羅神學的基礎之一,保羅屢次用「那日子」(林前三13)、「基督的日子」(腓一10)、「主的日子」(帖前五2)、「主耶穌的日子」(林後一14)、「耶穌基督的日子」(腓一6)等等來形容主再來的時刻。在大公書信,雅各說:「你們也要忍耐,堅固你們的心,因為主來的日子近了。」(雅五8);彼得也說:「但主的日子要像賊一樣來到;那日,……。」(彼後三10);猶大也提到「等候大日子的審判」(猶6)。約翰在聖經最後一卷書《啓示錄》的最後一章,三次提到「主說:『我必快來!』」(啓廿二7、12、20)。在新約聖經中,只有幾卷書沒有提及主的再來,可見「主再來」是信徒應該非常重視的觀念。我們應該如何預備迎見主的再來呢?

人類歷史並非一個循環,而是朝着一個終極目標進發—主的再來。迎向主的再來,重點不在時間:祂何時再來?而是在等候:警醒恭迎君臨。在心態上,我們要謹慎警醒,保持警覺預備主隨時再來。反過來說,就是不要「睡著了」,心中完全沒有「主再來」的認知性和警覺性。此外,因為我們不知道主何時再來,我們要維持一種催逼性,努力多作主工,趁仍有氣息和機會就竭力去事奉。在行為上,我們要行道,按真理成為主所喜悅的人,過聖潔的生活;也要幫助別人認識主耶穌,在肢體的團契相交中同奔成聖之路。您預備好迎接主的再來嗎?

 

陳啟興牧師
2020年7月27日